第一书记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第一书记职责是什么?个人述职报告怎么写?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第一书记个人述职报告范文,欢迎借鉴!
第一书记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一
为切实抓好“第一书记”选派,铜仁市按照“六个精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选派2446名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 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空心化、边缘化、弱势化问题,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摸清“三个类别”,在“需”字上精准。
一是为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充分利用“村情信息库”的基础作用,针对性地从经济部门选派1551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做到全覆盖,实现因村施策、对症开方、精准帮扶;二是为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针对年初各地评议出来的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情况,从市、县党群部门选派227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把脉-开方-护理”三诊法推动软弱涣散村转化升级,把“后进”变为“后劲”,切实解决党组织引领发展作用不明显甚至软弱涣散问题;三是为民族地区村选派“第一书记”。结合铜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相关工作,选派1985名少数民族干部到民族地区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同时,还注重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信访问题突出村选派“第一书记”。
拓展“三个层面”,在“选”字上精准。
一是从驻村工作队中遴选。把全市2877个驻村工作组、12027名驻村干部作为“第一书记”的“遴选库”。对驻村工作组长已担任村“第一书记”的建立工作台账。对组长未担任第一书记但符合任职条件的,直接按程序明确为所驻村“第一书记”。对组长不符合任职条件和不能胜任工作的,从驻村工作组中择优选派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二是从联建支部中遴选。推进“第一书记”选派与城乡支部联建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联建村支部副书记按程序“提拔”为“第一书记”,实现从配角到主角、从“看”到“干”的转变;三是从后备干部中遴选。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等方式,选派后备干部扎根基层到村任职,切实解决“群雁高飞头雁领”的问题。
坚持“三个原则”,在“适”字上精准。
一是坚持因村选人。坚持“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并根据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的“订单”需求,促进“第一书记”配备更趋合理;二是坚持因人定村。由“第一书记”填报“志愿书”,充分尊重“第一书记”的“乡愁”,结合“第一书记”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实行因人选村、原籍优先,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真正实现“专业”对口、“情感”对路;三是坚持统筹选派。科学统筹“第一书记”选派与深入推进“民心党建”工程,并与干部驻村、城乡支部联建、“双千双助”、“两个遍访”、计生卫生帮扶、综治维稳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多头交叉、多地帮扶、扎堆帮扶等问题。
落实“三个责任”,在“干”字上精准。
一是落实党建责任。与选派的“第一书记”签订党建“责任状”,确保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并要求“第一书记”认真践行“杨再炼工作法”,心绘干群关系“连心图”、尺绘同步小康“路线图”、足绘服务群众“联络图”,推进“民心党建”工程深入实施;二是落实发展责任。围绕“33668”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第一书记”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责任,实行“双诺制”,由“第一书记”向组织和群众作出发展承诺,并把履诺践诺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为民责任。使“第一书记”成为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员、群众事务的代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做群众工作时要“认得到路”、“叫得出名”、“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成为“五分钟干部”、“十分钟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
建立“三套措施”,在“管”字上精准。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市县党校、党员教育短期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任前培训、集中培训和普遍轮训,切实加强“第一书记”党务、政务、村务知识的学习提升,迅速实现角色转变,全面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健全管理办法。落实区县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共同管理责任,并明确派出单位要每月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促进工作;三是完善考核制度。采取日常考核、半年述职测评、年终述职测评、民意问卷调查、工作实绩考察等方式,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考核。
完善“三个保障”,在“推”字上精准。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用好考评“指挥棒”,把“第一书记”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和单位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把“第一书记”的任职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工作保障。工作上对“第一书记”实行“五个保障”,即由选派单位参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给予“第一书记”相应的住宿、伙食、交通补助,安排定期体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待遇上对第一书记实行“三个不变”,即“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三是强化督促保障。把“第一书记”工作督查与监督检查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结合,作为党委、政府督查室的重点督查内容。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大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报道宣传。
第一书记个人述职报告范文二
尊敬的镇党委领导、(各位党员同志们):
2016年3月,我经市委、县委同意,派到六屯镇陆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主要负责开展整顿陆丰村软弱涣散组织工作。半年来,我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为基层服务、为群众干事的理念,创造性开展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好事,有力地推动了陆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干群关系和谐。现述职如下:
一、村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征求意见等形式进行摸底自查,陆丰村党支部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党支部委员会参加活动不到位。
(二)村两委战斗力薄弱,两委成员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对工作职责没有认识到位。
……此处隐藏4107个字……账、市有数据,确保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和实际情况同步更新,底数清、情况明。如织金县同步小康工作组和“第一书记”以村为单位,为留守儿童一人一表建档立卡,建立留守儿童动态信息管理机制;金沙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联合乡村干部、教师等近4000人全面进村入户,做到户户见面、人人照相,与留守儿童合影留底并全部录入档案,确保摸底排查数据真实,情况清楚。
分类指导因人施策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监护、生活、学习、安全、身心健康等信息进行筛查,分类施策、精准制定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方案,切实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七星关区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对留守儿童按三个等级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对生活保障、身心健康、监护到位的留守儿童,采取“一对多”帮扶,定期走访、反馈信息;对生活困难或身患疾病的留守儿童,由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时提供信息,区民政局牵头落实救助保障政策;对存在监护缺失缺位、被侵害危险、行为偏差、心理失衡、失学辍学、外出流浪等隐患的留守儿童,由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学校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救助。双山新区出台了《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实施方案》和《2015年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双山镇平原村排查小组发现该村有一户苗族5兄妹无人照看,新区立即实施紧急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1000元,并及时联系其外祖母(其住七星关区三板桥街道,现年40多岁,有监护能力),动员其做好该5兄妹的监护工作,通过动员,5兄妹的外祖母已于2015年8月1日将其接到七星关区三板桥家中监管,暑假结束后5兄妹父母回来照顾。金沙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对象进行排查整改;对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落实包保职责,明确专人跟踪联系,通过“留守儿童之家”、“微笑小屋”、亲情电话和网络聊天室,让留守儿童能够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和视频聊天,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增强留守儿童心理调适能力。威宁县各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采取了“五个一”(一张便民联系卡、一月一次家访、一个亲情电话、一条短信、一周一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法关爱留守儿童,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随时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让留守儿童感到被关爱的温暖。
主动服务督促监管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积极深入学校、社区、村寨、家庭,主动开展服务。通过电话联系、短信沟通、实地动员、致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等措施向留守儿童家长介绍情况,动员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父母及时返家履行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或协调安排到农村寄宿制学校、“老少共荣之家”居住;积极配合学校全面落实教管责任,强化分类管理,完善教师联系帮扶制度。如金沙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对无监护人员的留守儿童,主动和学校教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更多的管理和帮助,同时动员其亲属进行临时监护;对没有法定监护人或无法联系法定监护人的,指定乡(镇、街道)干部或村(社区)干部作为临时监护人,切实落实“一对多”或“多对一”精准联系帮扶,确保无监护人员的重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安全、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把抚养监护、关爱救助保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督促落实。黔西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通过开展亲情视频电话、写一封信等活动,成功劝返留守儿童家长83人,解决家长返乡就业46人。大方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制定了家访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家访5到10名学生,每周主动到留守儿童住所与委托监护人进行沟通,提高委托监护人的责任意识。百里杜鹃管理区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主动服务,与排查出的2997名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分别签订了《委托代理监护协议》协议书,进一步落实委托监护责任,督促做好监管工作。赫章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保护儿童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尊重儿童、支持儿童、引导儿童、快乐儿童”的理念,督促家长对儿童做好监管工作。毕节经济开发区对排查出的2318名留守儿童全部落实包保,市、区、镇派驻的80名驻村干部主动参与包保80余名留守儿童,其中包括23名无人监护留守儿童。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全市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积极协调整合民政、教育、公安、卫生计生、人力资源保障、妇联、共青团、文明办、关工委、邮递等部门资源,结合职责,制定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增强了关爱帮扶的实效性。如七星关区由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带头,协调团区委、区妇联等群团组织建立爱心父母志愿者组织,动员社会爱心力量,以“代理家长”、“爱心陪伴”、“城乡少年手拉手”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关心关爱。纳雍县在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方面,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协调民政部门为符合条件的3189名留守儿童办理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获取低保金205.6万元;为符合条件的927名留守儿童争取了低保救助粮食41324斤,为2482名留守儿童争取临时救助金89.35万元;协调卫生部门为5192名留守儿童争取医疗救助金1492.7万元;协调教育部门启动了12所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等。黔西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采取“1+1”或“1+N”的工作措施,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并广泛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帮扶、救助困难、留守、孤残儿童少年8200名,同时开展“零距离”结对帮扶活动,招募千余名“巾帼志愿者”“爱心妈妈”与“三类人员”结对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织金县同步小康工作组与“第一书记”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七个一”活动(即:“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开展一次谈心、向留守儿童讲解一次安全知识、与留守儿童共读一本书、带领留守儿童做一次家务、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留守儿童监护人做一次家教知识宣传、陪伴留守儿童过一次生日)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全市同步小康工作组和“第一书记”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建立关爱救助保护工作责任制,主动履责,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发挥好作用。市委组织部建立了督查机制,并明确每月25日前,由各驻村工作组长、“第一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共同向乡镇党委报告留守儿童台帐变化情况、关爱救助措施落实情况、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下步工作计划等情况;每月28日前,逐级将以上情况报送至市委组织部。如遇有重要情况,可直报市委组织部。同时,市委组织部要求各县区组织部门和派出单位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并作为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另外,还要求市、县区新闻媒体加大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报道力度,在全市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社会力量、爱心人士积极投入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