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老师教育随笔(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班主任小学教育随笔 篇一第一次当实习班主任,相对于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对我而言显得有些陌生,我想主要是自我本身性格的原因吧。渐渐与学生熟识了以后,便觉得班主任工作是多么的重要,甚至不仅仅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更是肩负着职责。每说一句话都要斟酌,怎样说才是最好。你的命令学生会认真执行,你的表扬会让学生备感兴奋,你的鼓励会让学生进取性高涨,……,教师的话语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昨日为四(1)班同学上完我人生的第一堂数学课,总体还不错,可是还是有好多地方需要改善和加强。还有好多需要向舒教师好好学习。这几天为了上一堂课,每一天晚上回寝室准备教案,一写就是12点,写了又改写了又改。觉得好累好累,真的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辛苦。这几天的实习,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每一天午时在回学校的车上总是会睡着,有时候到学校了还不明白,都是别人叫醒的。可是,没有此刻的辛苦,以后会更辛苦,也值得。
今早读的时候,好多同学还是在收作业,教室里声音杂乱,大家都静不下心来读书。突然发现自我还是没有那么好的本事去管理他们,还好有其他3位实习教师一齐管理。LOcaLHoST接下来就是为他们批改数学作业,发现自我改的。好慢,也许是没适应舒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吧,总是怕自我会改错,看了一遍又一遍。因为今日没有数学课,所以我和班里的另外一位数学实习教师跑了好多教室听课,没有实行好自我当实习班主任的职责。
今日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犯了一个错误。张教师说的对,学生是以教师为榜样,不管什么原因也不能做错误的示范。多谢张教师对我说的一番话,会谨记在心。午时第一节课,因为四(3)班教室没有学生上课,我们有些实习教师就在那里休息,我看着看着教案就很想睡觉,就在桌子上趴了一会儿,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累过。第二节四(1)班是科学课,我和另外一位实习教师坐在后面听,学着怎样去上一节科学课,下星期就要我们去上科学课了。初中的时候科学就不怎样好,到高中就更不用说了物理、化学都是我的弱项,有点害怕上课的时候他们会突然问一个我不懂的问题。第三节课是看视频,看了张教师放的视频,真的有很大的体会,要做个善良的人。
放学后,值日的学生很认真的去完成自我的任务,可是期间难免会有点小争吵,一向到他们扫完教室和走廊,我才离开教室。
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经验的积累,也许我们初出茅庐短时间内不能够做的优秀,但我想只要坚认真负责并真诚地对待学生、多学习教师的经验、进取探索班级管理的方法,并且一向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提高的。
教育随笔小学 篇二做事要注意细节,在跟学生相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小凌是班上成绩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她思维敏捷,课堂发言积极,课下听老师的话。复习课上,我用她的《学练测》来讲评。讲评过程中,发现小凌的近义词、反义词题目错得特别多,对于平时聪慧机灵的小凌,这些题目根本不在话下,但今天的作业明显是有些心不在焉。课堂上做了提醒,课下又找她谈了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周末的晚上,和妻子一起逛商店,正好遇上小凌和妈妈,相互寒暄之后,考虑到小凌的家长一直比较关注她的表现,再加上期末复习,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就和小凌开玩笑地说:“小凌一直表现不错,就是以后要多点细心。”小凌有点想回避这件事,依偎在妈妈怀里低着头。家长疑惑地看着我,我接着简述了前天课堂上的那件事。小凌妈妈也提醒小凌要细心。但此时,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小凌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此刻,我猛然醒悟我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往往好学生的自尊心都特别强,虽然在家长面前,我并没有讲什么过激的话,家长也没有什么责备,但学生的心思毕竟是非常细腻的。我很后悔,我完全可以单独跟家长电话沟通,而不是当着学生的面来说。
第二天上课,一向发言积极的小凌“哑火”了,我知道是那件不合时宜的谈话得到了应验。我懊悔的同时积极想方补救。还用她的《学练测》来讲评,不举手也叫她起来回答问题,并不断示意她举手回答,直到她犹豫的手又坚决而高频地举起时,我才松了口气。
原本一件小事,因为没有深入考虑到学生的内心,差点就使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对老师降低了信任、对学习削弱了积极性。真是小事不可小视呀!
小学老师教育随笔 篇三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墙上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教育随笔小学 篇四经过暑期“新教育”的培训学习以及后期的自我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学生,对课堂,对自我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下头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进理念谈一点自我的体会。
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学校、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立数码学校、构筑梦想课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向信奉的理念,做教师不为学生为谁在此理念下,我们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然而,朱教授却认为,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他说,教育是为了学生未免太狭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育就是为了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他将此理念作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观点,其中有一个基本观点说要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应对太多的梦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最震撼的一个工程:营造书香乐园。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必须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能够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一个教书匠;而有着必须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必须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世时代最大的不一样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必须会被淘汰!因
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所以,今日多读几本书,就是为自我的未来投 ……此处隐藏2158个字……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他们有的拿来纸巾帮忙擦拭,有的拿来扫帚帮忙打扫,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满感动!
是鹰总会博击长空,是爱总会让人感动。感动你的感动,感动我的感动,爱的种子就这样在你我心间滋生。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老师,乔奕宁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过这次洪水灾难。”于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学们的注意。他的回答显示出了他机智的一面,也说明了人在灾难面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呀!乔奕宁,请你来讲台上。”于炎生的回答也让我的教学程序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当乔奕宁走上讲台时,他一脸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解释说:“奕宁同学,你现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听了我这句话,他才明白过来,脸上露出了喜悦。“请问你在船上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还有冲毁的房屋,还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没。”他说了很多,大家也在认真地听着。
“还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应该怎么做?”
“救他们。”他回答得干脆利落。
“对,应该去救他们,谁被你救上来了?”只见同学们纷纷举手,并大声喊着:“救我!救我!”
此时,大家已经完全置身在这场洪水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当时紧急的场景。
乔奕宁“营救”了三四名同学,被救的同学很兴奋。我想在他们高兴的同时,还应该悟出一些道理,于是,我问他们:“你们是幸运的,因为洪水只夺去了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村庄,没有夺去你们的生命,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不应该砍树!”陈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们应该多种树。”另一位同学说。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下面的同学也按奈不住了,纷纷举手回答。
“砍一棵,种十棵。”
“砍树只能给我们带来灾害。”
······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高兴,高兴的是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充满智慧的孩子,一群思维活跃的孩子。
创设情景,给我带来的是教学中的惊喜和轻松,给学生带来的是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我不得不说,创设情景是课堂的催化剂。
这学期以来,我担任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艺术教学工作,怎样使艺术课发挥的更有意义?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绘画的技术,又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长期困扰的一个问题。前几天在一年级的一节艺术课上,通过短短的40分钟,给了我一个不小的启示。
在上《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这课,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找到各种废旧物,可以制作许多有趣的动物。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还不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艺术源于劳动、源于交流、源于娱乐活动,而兴趣的发现与培养也正是在这中劳动和活动中建立并达成的。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我常思考:素质的培养在于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在教学上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恩格斯指出:“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们行动起来。”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艺术教学已远远不能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老师教育随笔(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