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5-01-17 16:18:52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本文共13118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课

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板书课题)

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指读、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

(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

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

预设: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

四、介绍小岛

1.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小岛是一座什么样的岛?

预设一:小岛很小。(引导学生从第1、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预设二:小岛很热。(引导学生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预设三:小岛不适合居住。(引导学生从第1、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依据。)

出示相关语句: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

“在这个地方,蔬菜是很难生长的。因为主要吃罐头,有的战士上岛一段时间后,就会牙龈溃烂,嘴里起泡。从大陆上运来的蔬菜,还没上岛,就要烂掉一大半。”

2.在这样的环境下,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军人不怕吃苦、守卫国家的伟大精神。)

3.指名读小岛的相关句子,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小岛的情况。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并指导学生掌握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整合的能力。

五、感悟军人情

1.过渡:小岛虽小,居住条件虽差,却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海军士兵们不怕吃苦,他们长年驻扎在这里,保卫着国家的安宁。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想想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说说理由。

(1)出示阅读要求:

(2)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预设一:战士为将军送上一盘珍贵的小白菜。(引导学生品读第31自然段,感悟战士尊重将军,关心将军身体的用心。)

①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那番话,你会怎么想?

②学生交流。

预设二:将军与战士分食一桶菜汤。(引导学生品读第33~35自然段)

采访活动。

环节一:将军,你给战士们分菜,看到他们马上躲远,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环节二:将军,你为什么把菜倒进汤里?

学生交流。

环节三:将军,看着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喝着你舀给他们的菜汤,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图片指导学生揣摩将军的内心活动,为写将军日记做准备。

①学生交流。

②小结:战士们关心年迈的将军,为将军送上一盘自己亲手种的珍贵的蔬菜。将军心疼战士,把菜倒入汤里和战士们一同吃。

预设三:战士背土带菜种到岛上。(引导学生品读第6~8自然段,感悟战士思念家乡,又善于改造环境的决心。)

①学生交流。

②追问:如果你是将军,听到了队长的这番话,你对这群战士又会有怎样的想法?你想对岛上的战士说些什么呢?

③小结:正是有了这样一群爱动脑、肯创新的战士,才有了小岛上的一片绿色菜地。这是小岛的希望。

预设四:油布的秘密——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品读第29自然段,感悟战士的中国情,爱国心。)

①追问:将军,当你看到这一幅由菜构成的中国地图时,你的想法是怎样的?

②学生交流。

2.小结:守卫祖国的每一位战士眼里是中国,心里也是中国,满满的爱国情,让我们牢牢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

设计意图: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揣摩语言,交流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交换思想,重点品悟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六、指导写日记

1.将军带着我们参观了小岛,让我们认识了一群不怕吃苦、热爱祖国、敢于创造的守岛战士。将军有一个习惯,就是写日记,他准备把这次小岛之行写进日记里。我们来帮他回顾一下他上岛之后看到了 ……此处隐藏9182个字……,都已经冻红了。

生E:我觉得整个人都动不起来了。

[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来体验课文所表达思想,情真意切,感受极近。]

师: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

生(齐):冻僵。

师:谁会读这个词?

生A:冻僵。

师:后鼻音读得真准,可以当小老师了,我们一起跟小老师读一遍。

生(齐):冻僵。

师:还有谁会读?

生B:冻僵。

师:你还把冻僵时的感觉也读出来了。谁再来读?

(请数人读。)

师:真好!一起再读读这个词。

生(齐):冻僵。

师:站在寒风中你还有哪里也感到冻僵了?

(师指冻僵一词)

生A:我感到手、脚都冻僵了。

生B:我感到耳朵冻僵了。

生C:我感到全身都冻僵了。

生D:我感到脸也冻僵了。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会课文情感的同时,不能忘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规律的感悟是建构语文教学的基础。由此我想到:现在出现的倾向是,为了追求课改的形式,花费大量的时间搞说学逗唱,或海阔天空的联系,教学成了拼盘。]

师:(出示词语小脸)谁会读这个词?

(请数人读,男女分别读。)

师:脸字你是怎么记的?

生:他有月字旁。

师:那月字旁的字你还认识哪些?

生A:脚有月字旁。

生B:肚子的肚有月字旁。

生C:肩膀都有月字旁。

生D:背有月字旁。

生E:还有胖、脑也都有月字旁。

师:(依次出示脚、肚、肩、膀、背、胖、脑)小朋友认识的字可真多,还有肝、肠、腰(出示字)等字,也都有月字旁。你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

生:它们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师:是呀,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系。那这个脸字该怎么写呢?请你先在书上描红一个,边描边看脸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描红。)

师:(课件出示脸字)谁来说说?

生A:月字旁要写得瘦一点、窄一点。

生B:右边上面的人要写得大一点,盖住下面。

生C:右边中间有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看来小朋友们观察得都很仔细,姚老师就按照你们说的在黑板上写一个,请你仔细看。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脸)月字旁像刚才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要写得窄一点,这个人的撇和捺写得大,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第二点要写得稍微高一点,撇再高一点,让这三笔有一点变化。小朋友你看,姚老师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写,这个脸字写得就像小朋友笑眯眯的脸蛋。请你也在书上写一个,让自己的脸字笑起来。

(生书写,师及时提醒写字姿势。)

篇6: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6篇)[本文共1311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