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6篇《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1: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设计意图
《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京剧中的韵味,唱起来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念白部分的内容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演唱。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挖掘了其中所蕴含的四个价值:有趣的面人艺术、独特的京韵唱腔、鲜明的念白节奏、开放的创编过程。以这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展开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捏面人的过程,回忆已有经验,同时初步感受音乐旋律;还设计了形象化、趣味化、体现节奏型的图谱,帮助幼儿记忆念白部分歌词,学习歌曲的典型节奏。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和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进场:律动《泥娃娃》。
教师:我们都见过泥娃娃,今天,我们听音乐,学学泥娃娃的样子吧!
幼儿与教师共同模仿泥娃娃机械般的动作,随音乐跳舞。在音乐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舞”到座位上。
2.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1)教师:泥娃娃不是没有家,它的家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坐回幼儿中,边做动作边说:“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
教师:咱们一起跟老师说说看。(引导幼儿一同念这句歌词)
3.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想捏几个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老爷爷到底捏了啥?
(前奏响起)教师轻声说:“老爷爷来了……”随后范唱。在范唱中,将第二句“面人把”这三个字以念白的形式表现,并将整个第二部分四个乐句有节奏地用动作表现。
4.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演唱部分歌词,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1)教师:老爷爷到底捏了啥呢?你看出来了吗?说说看……
幼儿1:孙悟空!
教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呢?学学看!
幼儿做打的动作,说:从金箍棒看出来的啊!
幼儿2 做孙悟空看的动作。
教师:这个……我们大家一起学学看!
全体幼儿共同模仿这个动作。
教师说:老爷爷,捏一个……谁?(同时伴奏有节奏的响声)
幼儿齐声说:孙悟空!
教师:他在干嘛?
幼儿:打妖怪!
教师引导幼儿共同有节奏地念“捏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第二遍练习这句歌词时,出示孙悟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唐僧!
教师:唐僧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2:骑马!(同时做出骑马的动作)
教师:哪个是唐僧啊?你们教教我。
许多幼儿做出唐僧念经时双手合十的动作。
教师做骑马动作后,问:唐僧在干嘛?
幼儿回答:骑马。
教师:骑的是什么马呢?
幼儿:白龙马!
教师随音乐节奏说:“老爷爷……”
边做动作边引导幼儿说出“捏一个唐僧骑白龙马”。在不断练习中出示唐僧图片贴在黑板上。
(3)教师:还捏了谁?
幼儿1:捏的是沙和尚。
教师:哪个动作是沙和尚的?
幼儿2:挑着担子的。(做出挑东西的动作)
教师请幼儿2示范整句“捏一个沙和尚挑着担子”,并引导大家一起说。
幼儿齐念这句。在幼儿随伴奏念白时,教师出示沙和尚图片贴在黑板上。
(4)教师嘟起嘴,故意变粗嗓音说:小朋友,你们忘了我!
幼儿纷纷说:猪八戒。
教师:猪八戒在干嘛呢?
幼儿:吃西瓜。
在教师动作引导下,幼儿随节奏念白歌词“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教师随后将猪八戒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5.教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部分歌词。
(1)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啊?
幼儿大声回答:西游记。
教师: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
幼儿:好!(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部分,在唱到“面人”时,只做动作,幼儿跟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四句歌词。
6.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面人都给大家念活了!现在老师来演老爷爷,你们来表演面人,好吗?
幼儿:好!
(前奏响起)教师:老爷爷来了
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活动反思: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篇2:大班音乐捏面人教案【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京剧的味的歌曲,对幼儿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歌曲采用了演唱与念白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韵律和唱腔都富有鲜明的京的特色。歌曲的内容也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以“老爷爷捏面人”为主线,表现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人物形象。为进一步强调“捏面人”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更好体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歌曲中两句“你说是啥就是啥”分 ……此处隐藏3038个字……
2、师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唱歌曲
提问:你听到什么了?
你还听到什么呢?你们仔细听听!
4、师再次范唱
提问:你们仔细听听,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
幼儿回答
师:谁愿意来试一下?
5、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最后一句)
6、幼儿练习3遍
过渡: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
7、师唱响一点,幼儿跟唱(2�D3遍)
师:谁来说说这首歌与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回答)
师小结:这种既有说又有唱的歌曲叫说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再把这首说唱歌曲练习一下。
幼儿再练习2遍
三、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说说的部分。
1、表演
要求说的部分的幼儿要边说边做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3、男女生练习
四、创编
1、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这么大,还会捏什么呢?(捏一个小狗汪汪叫---------)
幼儿仿编
师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进歌曲
2、开火车仿编
师再以开火车的形式把幼儿仿编的歌词唱到歌曲里。
篇6: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捏面人》【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与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让幼儿能在即兴念白的部分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听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各种捏好的面人造型图片(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和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等)、多媒体课件。
3、空白纸四张、笔。
【活动过程】:
1、观看各种面人造型图片ppt,引出歌曲。
1)播放《西游记》片尾曲的音乐,导入活动
教师:徒弟们,跟师傅一起去西天取经哦(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活动室,引导幼儿有秩序的找到座位坐好)
2)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种各样的面人,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你们见过捏面人吗?说说看你们都见过什么面人?
教师:你们见到的这些面人是谁捏出来的呢?
教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的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都捏了些什么?(播放课件)
教师:老爷爷捏了哪些面人呢?(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慢羊羊、灰太狼、红太狼、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等)
3)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比较难的一句歌词。
教师: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太多了,我们都看不过来了!
教师边做动作边引出歌词:“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随后按歌曲节奏念:“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
引导幼儿跟教师学念这句歌词。
2、熟悉歌曲《捏面人》旋律与主要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在“捏一个xx?x|x?x|x-”部分时,只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中的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形象,并不唱。
2)请幼儿猜猜:“爷爷都捏了什么?”“你从哪个动作看出来的?”
幼儿先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猜出歌词内容。并尝试演唱部分歌词。教师再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孙悟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歌词出现的先后顺序。
3)幼儿看图片随伴奏按节奏边做动作边念“捏一个xx?x|x?x|x-”部分的歌词。
4)教师和幼儿随着钢琴的伴奏按节奏完整的边做动作边念整首歌词。
5)完整学唱歌曲《捏面人》。
师生相互扮演老爷爷与面人,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用动作提示幼儿各部分的歌词内容。
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逐步学唱歌曲2~3遍。
3、按故事主题创编部分歌词。
1)师幼讨论故事主题。“老爷爷捏的是什么故事?(《西游记》的故事)那你想编一个什么故事呢?”(歌曲音乐持续不断地轻声伴奏。幼儿与同伴热烈地讨论,教师即兴参加讨论)
2)教师选取幼儿讨论的某一主题,尝试对“捏一个xxx|xx|x-”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创编。教师将幼儿的创编简化成图,画在空白纸上,并按序排好在黑板上。
3)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教师鼓励幼儿加快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逐一抽去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学会演唱。
6)在没有图片的提示下,幼儿完整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
4、表演歌曲。
一部分幼儿扮演老爷爷,另一部分幼儿扮演面人进行“捏面人”活动。表演老爷爷的幼儿可随意的把表演面人的幼儿“捏”成任意造型。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角色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在本节活动的难点部分创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幼儿喜爱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幼儿提供素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培养了幼儿的创编能力以及大胆表现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创编出了“捏一个喜羊羊在跑步;捏一个美羊羊在化妆;捏一个懒羊羊在睡觉;捏一个沸羊羊在举重……活动中通过图片帮助和加快速度、拿掉部分图片和脱离图片,逐层让幼儿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整个活动在轻松之中结束,幼儿不仅学会唱原有歌曲,还在其基础上学会了创编。但在活动中我发现也存在着不足:歌曲由“唱”和“说”两部分组成的,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说”的部分和“创编”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句是这首歌曲的难点,在活动中我将难点前置,但发现在学习中幼儿对于这句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揪出来帮助幼儿解决。活动结束后我又利用下午活动的时间巩固练习了这首歌曲,幼儿能完整、正确的唱出整首歌曲。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