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幼儿园微型课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园微型课教案 篇一一、嵌入式教学的特点
1.双向嵌入、理实互补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与用人单位之间最大的嫌隙就是培养的毕业生理论知识够用,职业能力薄弱,入职后不能较好、较快地进入职业角色,不能表现出较强的职业胜任力的问题。嵌入式教学在提升职业能力的前提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双向嵌入,一方面强调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嵌入有关实践领域的素材,辅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理论知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提升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在对实践领域职业任务感知中嵌入学科专业理论内容,以理论知识分析和解读实践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提升学生的实践理性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从业动机和信心。
2.任务驱动、能力为本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在课堂内以学习概念化、抽象化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为主,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知识结构很完整,但是缺乏对实践的解释能力和应对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嵌入式教学基于实践和应用的逻辑起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实践中遇到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将职业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贯穿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全程中,以实际任务作为思维和学习的“触发”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就避免了纯理论讲授所带来的课堂“沉闷”和学生对未来职业场景的思维空白,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未来的职业要求和情境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影像。
3.案例导向、渐进深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要等到最后的学业测试才能够揭晓。而在这期间,有的知识可能由于理解掌握得不深刻而随时间的推移出现遗忘。所以经常会出现期末“临阵磨枪式”的应考现象。而嵌入式教学具有开放式、互动式的特征。往往需要通过阐明事实的案例情境,结合学科相关理论,通过承载的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呈现和碰撞,通过反复的互动和交流达到阐释理论和涤荡思维的目的,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忆会更加持久。
4.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我国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深受赫尔巴特传统教育派教师中心思想的影响,教师一言堂现象较严重,学生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嵌入式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展开和案例的反思必然要求学生以主?w学习者的身份介入,同时整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较为频繁。可见,嵌入式教学无论从理念还是任务的提出及案例的呈现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辅助学生的助手而存在,既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嵌入式教学实践的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选取J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按照嵌入的内容不同,问卷分别从案例导引式嵌入、任务驱动式嵌入、微课植入式嵌入、“校―园”互动式嵌入四种嵌入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的几种嵌入方式都有较高的热情,基本满意或持赞同态度。
1.学生对案例导引式嵌入的认可度较高
学生普遍欢迎在课堂讲授中能够嵌入案例,86.1%的学生明确表示赞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相关的案例,以案例导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对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的调查,对“案例不要太多”和“案例太多占用讲授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8.7%和65.3%的学生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可见学生对课堂教学中嵌入案例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2.学生对任务驱动式嵌入认可度较高但会有部分压力
对任务驱动式嵌入的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的认可度、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内容设置、教师指导等几个方面设计了11道题目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8.2%的学生希望课堂上教师能够提供操作类型任务,70.1%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问题解决类任务。但是,当问及模拟操作任务是否有压力时,47.2%的学生认为不会感觉压力大。而另有25.7%的学生认为会感觉到压力。可见,学生普遍认同和喜欢课堂上教师以问题解决的模拟操作式嵌入教学,但是有部分学生会感觉到有压力。
而在对学生的任务参与度方面的调查显示:70.8%的学生能够对教师布置的课堂模拟任务认真准备。而在分小组情景模拟任务中,80.5%的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分工,并协同队友完成任务。这与学生对任务驱动式嵌入的认可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当问及课堂上模拟问题解决任务教学方式的收获以及整体感受时,86.8%的学生认为可以了解同学之间的不同处理方式;86.8%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70.8%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通过问题分析和讨论,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全面、更深入;76.4%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情境模拟练习,内容恰当、合理,针对性强;60.4%的学生认为这学期的课堂上,有很多机会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91%的学生认为在模拟解决问题时,教师会给他们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3.学生对微课植入式嵌入比较认同但更喜欢课堂讲授
对微课植入式嵌入的调查结果显示:88.9%的学生希望提供微视频教学,82.6%的学生认同微视频有助于学习者随时理解知识。可见,学生普遍欢迎教师提供微课教学也认同微课的便捷性。但是,当问及“微课与课堂讲授比较而言,是否更喜欢课堂教学”时,56.9%的学生认为微课与课堂讲授,更喜欢课堂教学,只有16.7%的学生不赞同而明确表示喜欢微课。这与对“微课是否会占用你较多的个人时间”中78%的学生认为“微课会占用较多的个人时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4.学生普遍欢迎“校―园”互动式嵌入方式
对“校―园”互动式嵌入的调查,问卷从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经验视频、幼儿园教师进课堂三个角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7.7%的学生赞同直接去幼儿园观摩,87.5%的学生赞同课堂上提供幼儿园教师经验视频,79.9%的学生赞同邀请幼儿园教师直接进课堂。可见,无论是植入幼儿园观摩学习还是将幼儿园在职教师请到课堂现场教学,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结论与建议
从学科课程角度来看,不同性质的课程对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侧重不同,有的偏于理论性,有的偏于实践性。虽然二者并无优劣之别,但是,从学科教学角度来看,不同侧重的课程,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课程中进行的多元嵌入式教学实践的调查,我们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式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希望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和新的教学策略,实现多感官的 ……此处隐藏5262个字……音乐教师针对幼师资格证音乐考试内容和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忽略了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没有在课堂上融入最新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理念、幼儿歌曲。
(三)信息化教学推广受阻
随着现代音乐发展,信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微课、音乐App和线上教学信息化工具使用较少[2]。例如,音乐教师主要运用钢琴伴唱来开展音准训练,没有采用智能化音乐教学软件和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导致声乐课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转变乐理教学模式
乐理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乐理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学习难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乐理教学,详细讲解五线谱、转音、节奏和音准知识,还可以用微课导入具体的发声口型和气息控制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乐理知识,稳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可以将互联网音乐教学素材、最新的音乐理念和国外音乐作品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将学生带入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融入各种风格的歌曲,如当下热门的幼儿歌曲、英文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素材
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导入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将幼儿园音乐课程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丰富声乐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便能熟悉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内容和流程[3]。音乐教师可以把幼儿园歌曲作为声乐课教学曲目,如《爱我你就抱抱我》《感谢有你》等歌曲,为学生讲解这些幼儿歌曲的五线谱、演唱节奏、钢琴曲谱和转音技巧,提升学生的幼儿歌曲演唱能力。
三、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巧用微课讲解乐理知识,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乐理是声乐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知识。音乐教师可以用微课讲解乐理知识,如录制不同音色、音区和力度的旋律,让学生反复聆听这些旋律,引导学生对这些旋律进行分析,包括旋律的节拍是什么,旋律中跨越了哪些音区,音调有怎样的变化,等等。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结合具体旋律进行精讲,如五线谱中如何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辨别歌曲的演唱节拍,辨别休止符和强音,为学生系统性讲解基本乐理知识。教师可以随时暂停和回放微课,并在微课中添加相关文字说明,帮助学生透彻掌握这些乐理知识,为下一步唱谱和歌曲演唱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歌曲录制微课,在微课中进行五线谱和简谱的对比,介绍歌曲曲谱中的节拍及四四拍、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演唱方式、升降调和强弱音,带领学生哼唱曲谱。在学生能够准确哼唱曲谱后,教师可以开展演唱教学,提醒学生注意转音和假声的转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二)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提前把歌曲演唱技巧录制成微课,在课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跟随微课进行练唱。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微课中的节奏、音调、气息和升降调等知识,对演唱难度大的段落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整首歌曲的演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演唱,并录制学生演唱视频,把学生演唱视频作为声乐课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生生互评,让学生点评同学的演唱视频,分析同学对音准的把握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真假音转化是否准确、演唱时是否全情投入等,让学生从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微课导入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把声乐教学和幼儿园音乐课衔接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介绍幼师《爱我你就抱抱我》歌曲教学案例。这首歌曲曲调欢快,采用Rap演唱方式,在教学中,幼师设计了相应的动作,打造了童趣化音乐课堂。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设计教学方案,并演唱这首歌曲,针对每句歌词进行讲解,尤其对Rap演唱部分进行讲解,划分这部分歌曲演唱时的停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幼儿歌曲曲库,还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可以灵活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录制学生线上演唱视频,开展针对性声乐教学。例如,在教唱《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对八个乐章进行介绍,把朗诵词和多声部合唱教学结合起来,提前制作合唱视频,让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声部划分与和声,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不同声部的演唱技巧,如男女生领唱部分、多声部配合与和声技巧,并用五线谱介绍各个声部的音调、节奏与和声技巧,明确各个声部切入演唱的时机,避免学生出现抢拍和慢半拍的问题,展现合唱的独特和声魅力。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回看合唱教学视频,还可以自主成立合唱团,根据线上合唱教学视频进行练习,排练《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等歌曲,掌握二声部和多声部合唱技巧。这样能够在丰富声乐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热情,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巧用热门音乐App,增强教学趣味性
随着音乐App和音乐直播平台的出现,学生听音乐和学音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机音乐App开展声乐教学,调动学生唱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唱吧App开展教学,让学生根据这一软件给出的音轨和歌曲伴奏进行演唱。学生在演唱中可以看到自己音高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音高和气息,从而提升乐感和音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唱吧App录制自己演唱的音频,并把演唱音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每周组织学生投票选出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音乐教师针对每个音频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唱吧伴奏音频开展教学,为学生分析每一句的演唱节奏、音调和气息控制,让学生准确记忆歌曲中的“过门”,避免学生抢拍,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唱歌比赛,综合软件演唱得分、教师打分和学生投票成绩,评选出班级最佳歌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积极收集互联网优质音乐教学素材,利用微课开展乐理教学,让学生掌握节奏、音乐、音调、音色和音符等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还可以用微课展示最新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丰富声乐课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利用音乐App开展声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芳平。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84-85.
[2]嵇慧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前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9,17(16):177-178.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儿园微型课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