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调查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基于“x模式”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基于“x模式”的调查报告
引言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其科学思想萌芽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自古至今,农耕文明中凝练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化思想一直贯穿于农业发展全过程,形成了科学的农时观和地力观。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思想逐渐形成和完善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生态问题凸显导致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功能和需求发生变化、农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涌现等新情况、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是主要战场,农业是重要载体。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绿色发展”。此后,连续x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发展。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首个指导农业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将绿色发展理念正式引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同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新特点、新问题,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xx字总要求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的目标任务等方面与农业绿色发展有高度契合性。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22年)》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标记了三个关键节点,并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2年,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扎实推进;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乡村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强美富”。也就是说,2035年、2050年将分别基本实现、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这直接对接了现代化“两步走”的国家发展战略。2021年既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年,“三农”工作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意味着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必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此外,2021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确立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法律地位。同年x月,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指出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同时描绘了“十四五”农业绿色发展蓝图并作出系统部署。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作出战略部署。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一方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另一方面,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变化,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还不能完全相融互促,面临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以适应新情况、新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理论逻辑上的内在契合性和实践逻辑上的协同耦合性。农业绿色发展立足于当前农业发展现实需求,着眼于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使农业成为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和提供生态产品的服务部门。“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也是绿色发展驱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时期,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和新引擎,是乡村振兴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现代化规律的关键所在。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及相关文件精神,正确认识乡村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逻辑关系,分析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深层原因,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绿色振兴新路径,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文献综述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内涵范畴与理论依据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内涵范畴的科学界定是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xx认为绿色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xx则认为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绿色发展概念相近,前者强调结果导向,后者强调过程导向,主张农业绿色发展需要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实现资源、环境、生态、质量的统一发展。xx认为农业绿色发展的范畴包括农业布局、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手段、农业产业链接、农产品供给及消费六个方面的绿色化。
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xx认为农业绿色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高度统一。xx、xx分别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多功能理论是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xx、xx分别认为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传统农耕文化思想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体现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xx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根基、制度框架、文化脉络和方法体系。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规律研究
从历史脉络看,农业绿色发展服务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xx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角度,依据不同时期解决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适应性、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经济与生态再生产适应性的现实性需要,认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经历了治山治水阶段、提质增效阶段、统筹协调阶段。xx根据不同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特征与经验,将其分为初步探索时期(1980—1991)、逐渐成长时期(1992—2002)、快速发展时期(2003—2007)、稳定发展时期(2008—2014)、全面推进时期(2015—2020),在不同阶段农业绿色发展分别聚焦于农业高产量、高质高效、对外交流合作、应对金融危机、新发展理念指引等现实问题,并从中总结出了五点经验,即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完善制度体系。
从演进规律看,农业绿色发展服从于不同阶段国家战略的需要。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反映现实要求,又体现国家战略需要,从政策导向到具体方案再到贯彻实施,不断改进创新、拓展细化。xx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按照农业产业政策及其贯彻落实情况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分为高产阶段(1978—1984)、萌芽与探索阶段(1985—2002)、成长阶段(2003—2015)、新发展阶段(2016—至今),并通过对我国不同阶段农业产业政策文本解读分析研究农业绿色发展的逻辑规律,即作为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农业产业政策指导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向,与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精准性和适配性。
(三)农业绿色发展的难点问题与改革策略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难点问题,这些难点问题是由多因素作用形成的。xxx认为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严重 ……此处隐藏10786个字……体系。
“x模式”中,通过做大园区建链(x农谷示范园),招引项目延链(先后引等多个优质项目),丰富业态补链(田园综合体x处、特色小镇x处、休闲农庄xx多家),点面结合促融合,特别是开发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重功能,体现农业多重价值,构建多元化、深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促进当地农村三产融合、农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推行利益联结机制。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政府、企业、社区等外部力量,而是应该重视外部力量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发展全局,必须协调发挥各方合力,细化任务举措,聚焦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线上线下两个市场,构建农业绿色全产业链,从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x模式”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要素,推进农业生产主体的绿色发展理念与行动,走出了一条x特色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始终对标国际国内标准,不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农民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土地流转、就地就业,参加各类培训,既维护了自身财产权益,又增强了农业绿色发展意识,助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相关政策激励下,积极投身农业,通过产业链向前延伸、向后拓展,提高全产业链生产科学化、标准化、数字化,为市场提供放心农产品;在外乡贤情系家乡、饮水思源,借助“互联网+”赋能消费,助力乡村振兴。总之,通过多方协作,推行利益联结机制,共同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
(三)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的时代新业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支撑。
首先,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高质量农产品是衡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为其保驾护航。这就要求在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研发及产品营销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在质量标准方面,对标国际国内各级各类标准,制定执行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在农产品生产研发方面,建立完善与涉农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机制,推广数字化农业,助力农业由传统迅速向现代转型升级,增加农产品技术含量,坚决捍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高质量的需求;在产品营销方面,着眼全面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聚焦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利用“互联网+”打开高质量农产品的销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x模式”中,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步走”。在质量标准方面,不断健全标准体系,将“x标准”变成“国际标准”。x成立农业综合标准化研究所,严格按照欧盟、美国、日本肯定列表标准参数,制定对应国际标准的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由专注出口向国内外市场并重转型,实现了农产品出口与内销“同线同标同质”。在生产研发方面,建立与中科院、林科院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开发新技术,研究新品种。在农产品营销方面:一是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市、镇、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覆盖广泛,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为中心、镇街检测资源为主体、出口龙头企业和市场检测室为辅的三级检验检测网络。同时,健全涉农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实现失信有惩戒。此外,全域推行以“二维码追溯”为核心的“准入—准出”制度,制定印发《x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办法》《x市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工作方案》。二是健全营销体系,以出口级产品供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册“x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xxx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x个。三是建设电商平台,培育电商企业xx多家,发展xx个农产品电商品牌,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其次,加大引进、培育力度,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人才体系。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主体奋斗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人才体系需要统筹规划、整体打造。一是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引进、培育一批以“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为使命,真正爱劳动、懂技术、善钻研、重实践的农业技术人员。二是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农业绿色发展的执行者。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其主体意识,激发其内生动力,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绿色振兴攻坚战,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始终保持农业绿色的本色。这就需要组织、动员、教育农民参加职业教育,传承提升传统农业生态文化,培养其农业绿色发展科学思维,提高其农业绿色生产技能,增强其农业绿色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下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人力基础。三是健全科技服务组织,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科学指导。农业具有专业性强、周期长的显著特点,极易受天气、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为其提供贯穿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全过程、各环节的指导帮助。
“x模式”中,积极建立与科研机构合作机制,成立农业标准化管理中心,定期对部门业务骨干、镇村干部进行科技培训,普及农业综合标准化知识;在农业标准化管理中心设立科技服务区,设置农业远程服务窗口,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的专业技术服务。同时,鼓励发展各级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注册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农业绿色发展人才的大力培养、农业绿色发展技术的普及推广,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绿色发展。
五、结语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深刻革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实现了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十四五”时期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接续奋斗期和快速提升期。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既是目标要求,也是实现手段。一方面,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需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实施更强有力的举措——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着眼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任务,聚焦乡村振兴中农业绿色发展的困境和难题,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又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解决农业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农业绿色发展的“组合拳”,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新格局。展望未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全过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以足够的决心耐心、非凡的聪明智慧和不懈的探索实践,完成构建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产品生产相融合、生态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效率和经济效率共同提高的重大任务,从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调查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基于“x模式”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